陶藝家-許旭倫

當代陶藝家許旭倫,1968年出生,1990年畢業於私立聯合工專(現國立聯合大學)陶業科,此階段是他接觸陶瓷專業的初始,也就是陶藝創作時所需的拉坯、釉藥、窯燒等技術,多在此時訓練完成。2018年他有感於創作必須跨越技能的範疇,從技術到藝術自我深化的必要,因此在離開校園三十年後,再度進入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工藝系就讀,2020年完成碩士學位。

1990年代是台灣現代陶藝大好的時代,無論是傳統實用陶瓷或個人創作陶藝都具寬廣演繹舞台。擁有豐沛創作動能的許旭倫,1998年在新北市鶯歌區成立「丹陽工坊」陶藝工作室,藉此基地推陳致新釉藥、燒窯等技能,並經由陶藝競賽主題驅動,挖掘潛在的各種可能。日後,透過形體傳輸自我意識的作品受到多方肯定,重要獲獎包括:2001年「北陶獎」主題設計首獎,2004年南投「玉山美展」首獎,2006年「南瀛美展」優選,2019年新北市鶯歌陶瓷博物館「臺灣陶藝獎」陶藝實用獎首獎等。

從創作意圖上加以歸類,許旭倫的作品可分為三類:〈一〉自然的挪移、模仿自然,〈二〉環境的觀察、社會批評,〈三〉自我的觀照、雕塑自我。三類作品並非裂解獨立而是推衍牽動,是一種相互持續發展的動態關係,這種動態持續的基礎來自許旭倫長期穩實的作陶技術與經驗。第〈一〉類從1995年起,以手捏法製作的品茗器物、流水、花器等日常盛物;作品包括「石說」、「童趣」、「地景」等系列及至今各式有機壺器。第〈二〉類從1998~2018年,以泥條圈繞連結手塑法,將他成長的北海岸地景,遭致損害的樣貌記錄下來,傳達對環境關懷與警世作用;作品包括「海石」、「石說」系列,及〈金色珊影〉、〈變調珊影〉、〈山河動〉、〈荒木之喚〉等。第〈三〉類從2018年許旭倫進入台藝大就讀後,此時期重要創作主要表現在他一系列畢業製作當中,特別是《巢》系列。此階段無論是在技術或是思想上,都可視為一種突破,許旭倫藉由長期藝術經驗與動態行為,將自己龐大的創作脈絡,統整出一條清晰且可視的作品體系,一方面提供觀者清楚閱讀的路徑,有如裝配導航GPS一般,觀眾因而能夠愉悅安心的觀看,畢竟看不懂的藝術是會令觀眾恐慌甚至離棄的。另一方面也檢視自我,為從學院再造後的新階段,重新雕塑自我。

《巢》系列是一種拓殖形式的作品表現,主體可以無限擴大、擴寬、擴高,可以變造成無衍的長城也可以是無限拓增的細胞,此種創作讓陶瓷發展出更靈活、廣闊的展演型態與論述視野,自由探討抽象的空間、生命議題,也可以交織對政治、環境、文化複雜網絡的想像,將創作無限可能化。

許旭倫碰觸陶藝三十年,不間斷地用熱情與持久力擁抱陶藝,作品形式多元有變化,普遍和特殊者皆有,不刻意切劃或桎梏相關意識形態,只不斷拓殖、交錯可開發的各種可能,現今再添加對理論思維的重量,這般躍升突破的創作樣態,若繼續大步超越,在藝術價值及生態位置上,他將被標識得更加具體。

購物車